小鹏 P7 + 多车遇转向失灵:车主控诉 “打胶” 维修背后的质量隐忧
日期:2025-07-13 20:53:48 / 人气:8

上市仅 8 个月的小鹏 P7+,近期陷入了一场关乎行车安全的质量风波。多位首批车主在社交媒体反馈车辆出现转向故障,甚至在高速行驶中遭遇转向失灵,直指车辆转向机接口存在防水设计缺陷。而售后 “打胶维修” 的应对方式,更引发车主对安全保障的质疑,数百名车主已组建维权群寻求合理解决方案。
一、上市即爆款,8 个月后现转向危机
小鹏 P7 + 于 2024 年 11 月正式上市,起售价 18.68 万元,较预售价低两万余元,当时拥挤的订单直接导致小鹏服务器崩溃,成为现象级爆款车型。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 9.4 万辆,同比增长 330.8%,位居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这一成绩背后,小鹏 P7 + 等爆款车型功不可没。
然而,上市仅 8 个月,首批车主开始遭遇转向问题。一位车主表示,车辆转向机接口防水存在设计缺陷,漏水导致转向机短路。更令人揪心的是,多位车主反映在行驶中出现转向失灵:有车主在高架上行驶时方向盘 “像被锁死”,仅能小幅转动,最终惊险靠边停车;还有车主开了不到 8000 公里,就两次在行驶中遇到方向盘转不动的情况,第一次高速服务区重启恢复,第二次下高速后故障再现。
二、车主质疑:“打胶维修” 藏隐患,隐瞒问题引不满
面对转向故障,小鹏售后的应对方式引发车主强烈不满 ——“打胶维修”。一位车主透露,小鹏官方可能知晓问题,却以赠送底盘整备和保养等活动为借口,误导车主签署施工单,在保养中偷偷为转向机打结构胶。
车主查询发现,所用结构胶并非专门的线束防水密封胶,在防水性能、耐候性等方面存在短板。更让车主愤怒的是,有车主在售后未告知的情况下被打胶,次日仍出现转向故障警报;还有车主发现维修记录在小鹏车控 App 中被标记为 “已取消”,售后对问题的遮掩态度加剧了信任危机。
目前,车主维权群人数已超 400 人,核心诉求是要求小鹏召回有缺陷的转向机并更换新款,保障行车安全。
三、企业回应缺位,销售承认问题存在
截至发稿,小鹏官方尚未对转向失灵问题作出正式回应。但一家小鹏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媒体直言,其所在门店确实有车辆遇到类似转向问题,建议车主前往检修,并表示 “小鹏 P7 + 还在质保期,若非外力造成,可免费保修”。
然而,车主认为这种 “出现问题才维修” 的被动应对无法消除隐患,“这是在赌概率,未出现故障的车主仍面临极大安全风险”。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根据 “汽车三包规定”,购车 60 日内或行驶 3000 公里内出现转向系统失效等问题,消费者可免费更换或退货;同一故障修理超 5 次可换车;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 2 次修理仍未排除,消费者可要求更换或退货。
从现有情况看,多数首批车主可能已超出 60 日 / 3000 公里的退换车条件,但若多次维修仍存故障,可依据三包规定要求换车或退货。而车主呼吁的召回,则需企业主动或监管介入,因召回对品牌形象影响较大,企业往往缺乏主动召回动力。
四、销量增长背后的质量隐忧
当前小鹏已从销量低谷走出,今年一季度交付 9.4 万辆,同比增长 330.8%,位居造车新势力榜首,小鹏 P7 + 正是核心爆款。财务数据显示,一季度总收入 158.1 亿元,同比增长 141.5%;净亏损 6.6 亿元,同比收窄 51.5%,CEO 何小鹏喊出 “今年销量翻倍、四季度盈利” 的目标。
但销量与盈利目标的实现,根基在于用户口碑与信任。转向系统关乎行车安全,是汽车质量的底线。面对日益增多的故障反馈,小鹏若不能及时给出明确解决方案,不仅会损害品牌信誉,更可能因安全问题反噬销量增长,拖累盈利进程。
结语:安全底线不容 “打胶” 遮掩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爆款车型是销量增长的引擎,但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小鹏 P7 + 的转向失灵风波,暴露出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与售后应对短板。在追求销量与盈利的同时,小鹏更需正视车主诉求,以公开透明的态度排查问题根源,通过召回、更换合格部件等实质性措施保障消费者权益。
唯有筑牢质量防线,才能真正赢得用户长期支持,实现从 “销量爆款” 到 “口碑长青” 的跨越。面对此次危机,小鹏的应对不仅关乎当下的维权争议,更将影响其未来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东北“低物价天堂”背后的经济逻...07-13
- 硅谷“延迟中年化”现象与中国城...07-13
- 英国 “现代奴隶” 无法说 “不”07-13
- 稚晖君,昨夜冲进了科创板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