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匆忙私有化极氪,全拜雷军所赐?

日期:2025-05-12 18:18:44 / 人气:18


5月7日,吉利汽车向旗下极氪汽车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计划以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约合人民币18.58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约合人民币185.52元)的价格,收购所有已发行及流通在外的极氪股份及ADS。若交易完成,刚登陆美股尚不满一年的极氪汽车将再度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这一决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一、吉利的战略调整与焦虑
(一)“多生孩子好打架”战略的困境
从领克到极氪001再到整个极氪家族,吉利采用“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略,即车企制定多组不同可能性车型,围绕它们发布同质化车型,待某款车获市场认可后重金投入。这种战略虽有一定成效,如极氪001精准切入市场并快速崛起,但弊端明显。极氪上市后,其自身产品系列不断拓展,同时吉利旗下的银河、领克等也推出纯电车型,与极氪形成内部竞争关系,让极氪充满不确定性。而且外部对手强大,这种盲目押宝的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二)极氪上市后的市场表现
极氪2024年5月10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年首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汽车公司。上市前招股书显示,2021 - 2023年极氪年营收和销量逐年上升,毛利率也不断提高,成绩亮眼。然而,上市后的极氪面临诸多挑战。小米SU7的参战给极氪带来巨大冲击,极氪原本依仗的极氪001市场份额受到威胁。极氪自身也失误不断,如2024年8月发布的“2025款极氪001”,在短短半年内就推出三代车型,且在维持原价的情况下升级配置,导致刚买半年24款001的车主不满,引发信任危机。新款001销量未达预期,2025年3月月销量仅2976辆,而同期小米SU7销量达29000辆。此外,极氪其他车型也未能站出来稳住局面,整个品牌自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到8月俯冲到最低点13美元/股,遭遇腰斩。

二、小米SU7与雷军的冲击
(一)小米SU7的崛起
2024年5月,小米携SU7正式参战新能源市场,一炮而红。小米SU7以强大的产品力成为众多品牌的强劲对手,其销量不断攀升,如2025年3月销量达29000辆,远超极氪001。小米SU7的成功不仅让小米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还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给极氪等传统车企带来巨大压力。

(二)对吉利的警示
雷军曾公开表达对车企推众多同质化车型的不理解,这让吉利意识到自身战略的问题。极氪在面对小米SU7的冲击时表现不佳,让吉利高层认识到极氪乃至整个吉利的问题不是战术或战役问题,而是战略危机。《台州宣言》的发布,标志着吉利从战略层面发起彻底革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私有化极氪的背后考量
(一)解决内耗问题
吉利在《台州宣言》发布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解决内耗问题。2024年10月,几何并入银河;11月,领克以被收购形式并入极氪。这些举措旨在减少内部竞争,让各品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二)抓住时机
自2025年4月开始,小米因燃烧伤亡事故等事件热度大减,争议不断,连带着原本备受期待的YU7也不得不暂避锋芒。这一时机让吉利认为这是加快战略调整的好机会,于是匆忙宣布私有化极氪。尽管此时极氪上市不到一年,且吉利的报价并非优质资本解决方案,但为了应对竞争,吉利选择果断行动。

四、吉利的未来走向
吉利的这一系列战略调整和私有化举措,显示出其在新能源市场的决心和紧迫感。未来,吉利能否通过整合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值得关注。同时,其他传统车企也可能会跟进吉利的战略变革,共同探索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之路。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车企们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