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下的商家困局:当低价狂欢烧尽生存底气
日期:2025-07-29 12:08:14 / 人气:12

当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巨头时,长三角一家小炒店的老板正对着冷清的堂食区发呆。曾经饭点排起的长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里不断弹出的 “1 元抢 12 瓶水”“3 元吃炸鸡” 的补贴推送 —— 这场席卷行业的外卖大战,正把无数像他这样的中小商家推向生存边缘。平台砸出的近 800 亿补贴,看似全民狂欢的盛宴,实则是一场透支行业未来的 “饮鸩止渴”,而最先被灼伤的,永远是产业链最脆弱的商家群体。
补贴泡沫:被扭曲的经营逻辑
外卖大战最致命的伤害,是彻底扭曲了餐饮行业的经营本质。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直言不讳:“现在的低价订单大多是泡沫”,那些 “1 元购”“百亿补贴” 制造的虚假繁荣,既带不来真实交易额增长,也创造不了可持续利润,只会让商家陷入 “不补贴无订单,补贴即亏损” 的恶性循环。
对中小商家而言,这场泡沫的破灭尤为残酷。绍兴黄焖鸡老板的经历极具代表性:补贴高峰期外卖订单一度暴涨,他满怀期待地将重心转向补贴平台,却在补贴骤停后遭遇订单 “断崖式归零”。若想恢复单量,必须自掏腰包跟进活动,可算完账才发现,扣掉配送费、包装费和平台佣金后,毛利润不足 25% 的生意,再叠加自补成本,几乎是 “卖一份亏一份”。湖南木桶饭老板更戳破真相:补贴吸引的只是 “羊毛党”,他们在不同平台间切换,备注都一模一样,却从未成为真正的回头客 —— 这种 “虚假繁荣” 就像潮水,涨时带来幻象,退时只剩狼藉。
连锁品牌同样难逃裹挟。西贝参与 “超级星期六” 补贴后,单店一天涌入 1.1 万单低价单,看似热闹却利润微薄;嘉和一品创始人直言 “倒闭的商家会越来越多”,南城香老板则无奈表示 “钱赚多了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当客单价被补贴战强行拉低,商家要么压缩食材成本,要么牺牲服务品质,最终陷入 “低价 - 低质 - 更低价格” 的死亡螺旋。某炸串店老板的坦言道破行业隐痛:“现在卖得比生肉还便宜,只能赌用户不全是羊毛党,可这概率能有多大?”
失衡的生态:四方关系链的断裂
外卖行业本是精密的生态系统,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四方通过动态平衡维系运转,而补贴大战像一把重锤,彻底砸碎了这种平衡。对商家而言,这场战争带来的不是增量市场,而是存量掠夺 —— 消费者的胃容量有限,当补贴把客流引向低价平台,未参与补贴的中小商家就成了直接牺牲品。
材料中那家家常小炒店的遭遇极具普遍性:堂食客流被外卖补贴吸走,线上因未参与活动而订单寥寥,老板从 “忙不过来” 沦为 “闲得发慌”。这种客流转移并非需求增长,而是需求在不同渠道、不同商家间的粗暴转移。更致命的是,补贴培养了消费者的 “低价依赖症”,当用户习惯 “3 元喝奶茶”“5 元吃快餐”,正常定价的商家反而被质疑 “太贵”,陷入 “不补贴没订单,补贴没利润” 的两难。
平台的竞争逻辑也走向异化。新平台复刻 “烧钱换市场” 的老路,三个月砸入近 800 亿补贴,把行业拖入 “比谁亏得多” 的怪圈。美团呼吁四个月反内卷却最终被卷入,根源在于互联网行业的 “非输即赢” 思维:别人做补贴你不做,就被视为 “认输”。可这种竞争毫无技术含量,王莆中直指核心:“1 块钱买 12 瓶水的订单,除了让数据好看,对交易额和利润毫无意义,只会扭曲市场。”
骑手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同样受损。商家利润被压缩,可能间接影响骑手配送费和福利;消费者短期享受低价,长期却可能面临食材品质下降、选择减少 —— 当小商家纷纷倒闭,市场最终会走向垄断,那时低价狂欢只会变成 “别无选择” 的被动接受。各地餐饮协会集体呼吁停止内卷,正是看到了这种 “四方俱伤” 的未来。
破局的微光: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转向
外卖大战的解药,藏在 “回归商业本质” 的朴素逻辑里。当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平台、多地餐协发声呼吁,这场非理性竞争终于迎来降温契机,但商家的生存困局,还需要更彻底的行业反思与模式重构。
对平台而言,当务之急是把定价权还给商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呼吁道出核心:“让商家自主定价”,平台应从 “补贴主导者” 转变为 “规则制定者”,通过优化佣金结构、降低非必要成本(如包装费、流量费),为商家留出合理利润空间。王莆中提出的 “提升 ARPU(用户平均收入)” 才是正途 —— 通过拓展品类、优化体验让用户愿意为价值付费,而非靠补贴制造虚假繁荣。
商家则需要摆脱 “低价依赖”,重建生存底气。那些在风暴中坚守的案例提供了启示:黄焖鸡老板改做客单价更高的品类,靠品质留住老客;有小炒店转向 “堂食 + 外卖差异化运营”,堂食做品质体验,外卖聚焦刚需套餐。更重要的是建立 “非价格壁垒”,比如某家面馆靠 “24 小时现熬骨汤” 形成记忆点,某家卤味店通过会员体系锁定复购,这些 “靠价值说话” 的商家,反而能在补贴退潮后存活。
行业生态的修复还需要长效机制。可借鉴英国反超加工食品运动中的 “透明化” 经验,推动外卖食材溯源、品质分级,让消费者明白 “一分钱一分货”;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支持本地商家、中小品牌,避免流量过度向大品牌倾斜;甚至可建立 “外卖价格预警机制”,对低于成本的定价进行规范,防止 “负利润竞争” 击穿行业底线。
外卖大战的终极启示在于:商业竞争的终点从来不是 “谁更能亏”,而是 “谁更能创造价值”。当平台不再靠补贴炫技,商家不再靠低价求生,消费者不再为便宜妥协,这个行业才能回归 “让生活更便利” 的初心。那些不想干了的商家,真正需要的不是补贴退场,而是一个 “靠品质赚钱、靠服务立足” 的公平环境 —— 毕竟,餐饮的本质是烟火气,而非数字游戏,当每一份外卖都承载着商家的用心,而非被迫的妥协,行业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县城手机店:在渠道变革中悄然退...07-29
- 岚图CEO卢放:在竞争中探寻发...07-29
- 21 次举牌,险资狂买:低利率时代...07-29
- 瑞幸进军美国:1.99美元生椰拿铁...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