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次举牌,险资狂买:低利率时代的权益资产增配潮
日期:2025-07-29 12:09:07 / 人气:9

随着上证指数突破 3600 点,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愈发引人关注。2025 年以来,保险公司触发举牌的投资事件已达 21 次,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中邮保险等多家险企纷纷出手。中国人寿集团上半年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 900 亿元的规模,更是彰显了险资加仓权益市场的决心。这场延续自 2023 年的举牌热潮,背后是保险资金在低利率环境下的战略调整,也是长期资金属性与资本市场估值修复的共振结果。
一、举牌热潮:规模与结构的双重突破
2025 年的险资举牌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覆盖广的鲜明特点。7 月 22 日中邮保险举牌绿色动力环保 H 股,使其 H 股持股比例达到 5.07%;此前信泰人寿、利安人寿也相继披露举牌信息,分别将华菱钢铁、江南水务的持股比例推升至 5% 以上。据统计,年初至今的 21 次举牌事件中,平安人寿、新华人寿、瑞众人寿等头部险企与长城人寿、阳光人寿等中小型公司均有参与,形成全行业性的投资动作。
港股市场成为举牌新阵地。与以往侧重 A 股不同,此轮举牌中 H 股标的占比显著提升。中邮保险举牌绿色动力环保 H 股,平安人寿持续增持工商银行 H 股至流通股近半比例,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 H 股 IPO 并触发举牌。这种跨市场布局既体现了险资对港股低估值红利的把握,也反映出其全球资产配置能力的提升。
IPO 战略配售成为重要渠道。在年内最大 IPO 华电新能的股东名单中,中国人寿通过战略配售增持 3.01 亿股,持股比例升至 2.68%;平安人寿也跻身股东行列。这类投资不仅锁定了优质标的,更借助新股上市后的良好表现获得收益 —— 华电新能上市首日暴涨 125.79%,截至 7 月 22 日累计涨幅达 40.55%,为险资带来可观浮盈。
资金规模创下新高。中国人寿集团上半年权益投资净买入超 900 亿元的规模,远超市场预期。从单个公司看,中邮保险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达 1007.75 亿元,占总资产比例 17.08%;信泰人寿权益资产 565.78 亿元,占比 19.07%,均处于监管规定的上限附近。这种大规模增仓态势,与 2023 年以来的市场调整形成鲜明对比,显示险资对当前市场估值的认可。
二、驱动逻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
险资举牌热潮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同于 2015 年万能险驱动的资产负债型举牌,也有别于 2020 年行情推动的顺势加仓,此轮举牌是险资在低利率常态化背景下的战略选择,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低利率环境倒逼收益模式转型。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传统固收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难以满足保险资金的收益要求。华泰证券数据显示,2024 年以来险资举牌股平均股息率达 4.6%,为历次举牌潮最高水平。银行、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等被举牌行业的高股息特性,成为险资对抗利差损风险的重要工具。中央财经大学陈辉指出:“高股息标的能提供稳定现金流,与保险负债的长期属性高度匹配。”
资产负债久期匹配需求迫切。瑞士再保险测算显示,中国寿险负债平均久期超 12 年,而资产久期仅约 6 年,存在近 6 年的久期缺口。这种错配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风险加剧,促使险资加大长期股权投资力度。通过举牌获得稳定股权收益,既能拉长资产久期,又能通过分红实现跨周期收益平滑,成为改善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举措。
会计准则调整影响投资行为。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更多权益资产被归入 FVTPL 类别,其公允价值波动直接影响当期利润。为熨平报表波动,险资倾向于增加 FVOCI 类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 —— 举牌后以权益法计量的股权资产,账面价值更为稳定,分红收益也能稳定贡献利润。这种会计处理上的考量,推动险资从交易性投资转向战略性持股。
监管政策鼓励长期投资。财政部最新通知引入五年周期考核指标,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权重向长期倾斜。这种政策导向与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高度契合,激励险资更积极地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通过长期持有分享企业成长收益。中国人寿等头部公司的大规模增持,正是对监管导向的积极响应。
三、标的选择:高股息与战略协同并重
险资举牌的标的选择逻辑清晰,既注重短期收益确定性,也着眼长期战略价值,形成了 “高股息打底、战略协同增效” 的投资组合。
高股息蓝筹成为核心配置。银行、公用事业等行业因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政策,成为险资举牌的重点领域。平安人寿重仓工商银行 H 股,看中的正是其 4% 以上的稳定股息率;中邮保险举牌的绿色动力环保、利安人寿增持的江南水务,均属于公用事业板块,具有抗周期、分红稳定的特点。这类标的能为险资提供 “类债券” 的稳定收益,同时具备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间。
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加速。在传统蓝筹之外,险资也开始关注高成长领域的长期价值。泰康人寿参与峰岹科技 H 股 IPO,看中其电机驱动芯片龙头地位;中国人寿战略配售华电新能,布局新能源发电领域。这些投资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也能通过长期持有分享新兴产业增长红利,与险资的长期资金属性形成匹配。
产融协同成为新趋势。部分险企举牌开始围绕主业进行战略布局,在医药、健康、养老等领域构建生态闭环。虽然此类举牌在当前占比不高,但已显现出明确趋势 —— 通过股权投资加深与医疗健康机构的合作,既能获得投资收益,又能为保险主业提供服务支持,实现产融协同发展。
四、市场影响:长期资金重塑市场生态
险资的大规模举牌和权益增持,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力量,正在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市场风格向价值投资回归。
稳定市场的 “压舱石” 作用凸显。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其逆周期布局特征明显 —— 在市场调整期持续增持,在行情回暖时保持定力,这种投资行为有助于平滑市场波动。中国人寿上半年 900 亿元净买入,恰逢 A 股震荡上行期,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撑,也彰显了机构投资者对市场长期价值的认可。
改善上市公司股东结构。险资举牌后通常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提升股东回报水平。平安人寿对工商银行 H 股的长期持有和深度参与,不仅获得稳定分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资本配置和分红决策,形成投资者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引导市场关注长期价值。险资的投资周期跨越经济周期,其标的选择逻辑和持有策略向市场传递了清晰信号:重视企业基本面和长期盈利能力。这种价值投资导向有助于改善 A 股市场的短期投机氛围,推动市场定价机制向价值回归,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结语:长期主义下的投资新范式
2025 年险资的举牌热潮,标志着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角色正在从被动投资者向主动战略投资者转变。在低利率常态化、监管鼓励长期投资、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加大的多重背景下,险资增配权益资产不仅是应对短期收益压力的选择,更是构建长期可持续投资模式的必然。
从 21 次举牌的标的特征看,高股息、低估值、强稳定的企业成为主流选择,反映出险资风险偏好与收益目标的平衡;从投资逻辑看,从单纯追求收益向兼顾资产负债管理、会计处理、战略协同转变,显示投资决策的多维化和精细化。这种转变既有利于险资自身穿越周期实现稳健收益,也将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优化市场生态。
随着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参与度不断加深,其 “长期资金” 和 “责任投资” 的属性将进一步凸显。在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险资也将通过深度参与资本市场,实现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形成保险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投资者而言,险资举牌标的的选择逻辑,也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 —— 在波动的市场中,那些兼具稳定收益和长期成长潜力的企业,终将获得资本的青睐。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县城手机店:在渠道变革中悄然退...07-29
- 岚图CEO卢放:在竞争中探寻发...07-29
- 21 次举牌,险资狂买:低利率时代...07-29
- 瑞幸进军美国:1.99美元生椰拿铁...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