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年未见之大变局?巴菲特:这都不叫事

日期:2025-08-13 16:56:28 / 人气:3


当市场热衷于讨论 “X 年未见之大变局” 时,巴菲特在股东会上的一句话显得格外清醒:“(和历史上经历的危机相比)这都不叫事。”2025 年上半年的对冲基金市场,恰好印证了这位投资大师的判断 —— 尽管地缘政治动荡、市场剧烈波动、策略分化明显,但长期视角下,资本依然在按照自身的逻辑寻找机会。高盛报告总结的 15 大发现,不仅勾勒出行业的现状,更揭示了 “变局” 与 “常态” 的辩证关系。
一、波动中的生存术:对冲基金的 “稳” 与 “难”
2025 年上半年的市场,像一场节奏混乱的舞台剧。1-2 月热议 “中美互为解药”,3-5 月转向 “美国崩溃论”,讨论美元、美债的黄昏,6 月又迎来反弹 —— 这种剧烈反转让不少投资者晕头转向。但对冲基金行业整体实现了 5.1% 的平均回报,虽低于 60/40 投资组合的 9%,却展现了应对波动的韧性。
这种韧性背后,是策略的分化与适配。股票多空和量化策略成为赢家:量化策略凭借算法优势在一季度领跑,股票多空策略则借市场反弹在近几个月发力。尤其是量化策略,连续六个季度吸引资金流入,成为投资者眼中的 “香饽饽”。究其原因,在 VIX 长期高于 50 的高波动市场中,机器的算力和算法优势被无限放大,而依赖人工操作的 “人肉中性” 策略则左支右绌,甚至出现连续几年年化 20% 的基金上半年跌幅近 20% 的情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CTA(趋势跟踪)和系统宏观策略,前者以负收益成为上半年 “第二惨”。WSJ 的分析直指核心:市场缺乏长趋势,反转频繁让机器无所适从。2008 年和 2022 年曾因 “单骑救主” 闻名的 CTA,在今年的 “震荡市” 中暴露了对趋势的高度依赖 —— 就像冲浪选手遇到了没有浪的海,再精湛的技术也难以施展。
二、资本的投票:策略偏好与市场逻辑
投资者的资金流向,往往比言辞更能反映对市场的真实判断。2025 年上半年,对冲基金迎来 1.3% 的资金净流入,扭转了 2024 年的流出态势,其中量化策略和股票多空策略最受追捧。
这种偏好背后,是对 “确定性” 的追逐。量化策略的优势在于纪律性 —— 在信息过载、情绪主导的市场中,机器不会被 “美国例外论”“美元黄昏” 等叙事干扰,只专注于数据和信号。而股票多空策略的反弹,则得益于 AI 驱动的算力股、电力股行情 —— 只要抱紧这些 “核心资产”,控制好净暴露,就能在波动中锁定收益。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只要有增长和降息可见,资金就要炒股。”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主动管理的回归。主动长期股票投资需求上升,与私人信贷并列成为 “新宠”,而被动长期策略(如 ETF 指数投资)则遇冷。这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过去几年少数股票主导行情的极端走势,让被动策略难以适应,而主动管理能灵活调整持仓,抓住细分机会。比如 TMT 子行业在股票多空策略中表现突出,上半年平均回报率达 7.0%,正是主动布局 AI 赛道的成果。
但资本的 “喜新厌旧” 也显而易见。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基金成为上半年 “最惨”,投资者需求大幅下降,计划减少投资的人数是去年同期的近三倍。这不仅因为行业自身面临审批政策收紧、药价管控等压力,更因为在 AI 的光环下,生物科技的 “慢回报” 模式暂时失去了吸引力。不过,行业的波动性也暗藏机会 ——7 月 23 日 ABVX 一夜暴涨 586% 的案例,证明这个领域依然有独特的爆发力。
三、“大变局” 的真相: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市场热衷于谈论 “X 年未见之大变局”,但巴菲特的 “这都不叫事”,其实点出了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所谓的 “变局”,往往是历史的重演,只是换了新的包装。
2025 年的市场关键词 —— 地缘政治紧张、美国关税政策、全球化退潮 —— 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影子。上世纪 80 年代的美日贸易战、90 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的次贷危机,每一次都被称为 “百年一遇”,但资本最终都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就像对冲基金经理观察到的:“关税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对通胀、企业盈利或消费者支出模式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
更具启示性的是投机热潮的轮回。高盛的投机交易指标急剧上升,散户 FOMO 情绪、meme 股票狂热、看涨期权交易量激增,这些现象与 2000 年互联网泡沫、2021 年的 “散户革命” 如出一辙。一位 PM 的评价颇为中肯:“如今,迷因股票的飙升让人感到欢欣鼓舞,但当音乐停止时,它将以眼泪告终 —— 就像所有投机狂热一样。”
在这些周期性现象之外,真正的 “变化” 藏在细节里。比如中国量化的崛起 —— 过去几年,中国量化策略在本土市场击败主观策略,如今第三批量化机构出海设立美元基金,用算法 “换汇”;再比如全球宏观策略的复兴,在地缘动荡中,能对冲大市风险的策略重新获得青睐,索罗斯系的 “多短债、多金子、多电力股” 组合成为新范式。
结语:在喧嚣中保持定力
2025 年上半年的对冲基金市场,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投资者的焦虑与贪婪。有人被 “大变局” 的叙事裹挟,在市场反转中频频出错;有人坚守长期逻辑,在波动中捕捉到确定性机会。
巴菲特的智慧,或许就在于看透了 “变” 与 “不变” 的关系 —— 市场情绪、热点赛道、政策风向总会变,但资本追逐收益、规避风险的本质不会变。对冲基金行业的分化也好,策略的轮动也罢,最终都是资本在寻找最优解。
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 “是不是大变局”,不如像那些顶尖 PM 一样 —— 在量化的纪律中保持理性,在主动的布局中抓住趋势,在事件驱动中寻找非相关性机会。毕竟,市场永远不缺 “变局” 的说法,但能穿越周期的,永远是那些理解历史、尊重规律的人。
就像美国市场这出 “过度透明的真人秀”,紧盯着每一句台词只会迷失,而看懂主剧情的人,早已布局下一场演出。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