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代理公司角色变迁:in - house 浪潮下的竞合关系

日期:2025-09-09 14:41:11 / 人气:5


一、in - house 浪潮兴起,品牌与代理关系生变

  1. 品牌内化代理业务案例
    • T - Mobile:8月底,电信运营商T - Mobile将电通的大部分创意代理职责转移到公司内部,此前在2023年1月才把创意代理业务交给电通,且每年广告投放超1亿美元。这一调整与电通自身经营困境有关,其第二财季录得约5.4亿美元经营损失,美国与欧洲国际业务出现大额商誉减记,还宣布裁撤约8%岗位。
    • 其他品牌:卡夫亨氏旗下的in - house创意机构The Kitchen从2020年起快速发展,到2025年负责公司90%品牌的70%媒体创意,还将扩招40个岗位;联合利华启动新的AI设计工作室计划,到2026年将在全球设立21家由人工智能辅助的图形设计工作室;乐高旗下in - house创意机构Our LEGO Agency成立新业务单元,向“创意商务生态”方向延伸;还有大型饮料品牌将媒体策略等收回内部,成立数据与Martech中台。
  2. 行业趋势数据:根据行业研究机构AdvertiserPerceptions的数据,品牌直接掌控的广告预算比例从2019年的9.7%增长至2024年一季度的28.6%,流向大型广告集团和独立代理机构的预算份额逐年下滑。世界广告主联合会WFA透露,约66%的品牌已有in - house广告代理系统,21%正在规划中,in - house正从趋势转向常态化布局。

二、品牌in - house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

  1. 成本导向阶段(2008以前):品牌以削减代理成本为目的,自建制作型团队,聚焦低价高效交付,如1899年联合利华设立Lever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Services(Lintas),为自家产品服务,后逐渐公司化和市场化,演变成Lowe(灵狮广告),再并入IPG。
  2. 敏捷响应阶段(2008–2015):社交媒体推动内容高频化,in - house成为品牌应对日更节奏的敏捷执行单元。2007 -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跨国公司营销预算骤减,开始反思外包代理必要性,出现大规模“in - house agency”潮流,如红牛2007年打造Red Bull Media House。2010年代中期,社交媒体和移动端广告爆发,传统4A的campaign周期难以匹配平台高频更新需求,联合利华2016年成立U - Studio,减少全球合作代理商数量。
  3. 增长中台阶段(2016至今):in - house深度嵌入数据、内容、电商等链路,成为企业增长中台与核心能力的一部分。随着数据能力与MarTech工具的普及,百威英博的draftLine、Verizon的140/CMG等in - house机构不再只是执行层面,而是与CRM、数据分析等能力整合,强调内容、技术与转化的协同闭环。

三、推动in - house趋势的核心因素

  1. 外部经验贬值:数字化使行业know - how沉淀成可复制的SOP,数据驱动让经验公式化,代理商的经验不再不可替代,品牌内部的数据、用户洞察、运营链路成为更有价值的知识资产。
  2. 代理商角色转变:代理公司常停留在“产出创意”层面,至多对传播效果KPI负责,而品牌更倾向于将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把执行交给响应更快、流程更轻的外部协作伙伴。代理商从“共创的战略伙伴”滑落为“可被替代的供应商”,服务被拆得功能化和模块化,创意的战略性淡出。
  3. in - house优势凸显:对品牌来说,in - house意味着更快的响应、更高的掌控权,内部机构从“广告部门”变成企业的战略增长引擎;对代理来说,需要重新定义价值,带来跨行业洞察、挑战品牌内部路径依赖、打磨“大创意”。

四、in - house与外部代理并非零和游戏

  1. 苹果案例:苹果一方面拥有强大的内部Marcom团队,另一方面早在2006年为自身需求定制了长期合作的外部代理TBWA\Media Arts Lab(MAL)。MAL由乔布斯与传奇创意人Lee Clow合作设立,几乎二十年过去,仍是苹果创意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MAL是苹果的“内部的局外人”,既独立又被要求忠诚于苹果品牌战略使命,与苹果内部团队形成良性竞争,提供外部视角与跨文化创意实验。
  2. 竞合关系本质:in - house与代理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in - house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信任机制与信息前置,内部团队保障效率与一致性,外部伙伴带来灵感与突破,两者并行构成高水准的广告合作。

五、品牌营销能力的再分配与演进逻辑

  1. 营销能力再分配:in - house趋势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品牌营销能力的再分配,企业在根据不同链路的重要性、节奏与敏感度,重新决定哪些能力掌握在内部,哪些交由外部协作。
  2. 品牌实践多样:部分品牌选择保留核心内容产能在内部,配合外部代理公司做策略与大创意;也有品牌组建内容中台,借助AIGC和模板工具实现快速输出;还有品牌成立独立公司型的in - house,建立创意—媒介—数据的闭环。
  3. 深层演进逻辑:当下品牌面对节奏快、触点碎片化的传播环境,需要能与自身组织节奏高度协同的共振型伙伴,无论是in - house团队还是外部合作,都要具备敏捷响应与快速迭代能力,关键是体系能支撑业务实时决策与传播节奏,嵌入品牌战略节奏,才具备成为真正增长伙伴的可能。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