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 100 问 | 从分账破亿到盈利缩水:短剧分账模式如何穿越周期?

日期:2025-09-13 20:57:44 / 人气:2


**
主编温静导读:本文聚焦短剧分账模式在行业从 “内容即现金” 狂欢走向利润率下滑背景下的发展变革与破局路径,阐述了分账模式的进化逻辑、盈利困局的核心成因,以及 IP 改编、精品化策略、混合变现等破局实验的实操路径,并结合《盲心千金》《傲世神尊》等真实案例,揭示短剧分账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行业变革规律,为不同规模制作方提供穿越周期的实践参考。
当《盲心千金》以年度分账榜首的成绩登顶腾讯视频榜单,单剧分账规模较前一年同类头部作品增长超 40%;当山海星辰凭借《傲世神尊》创下 72 小时充值破千万的纪录,分账模式曾让短剧行业沉浸在 “内容即现金” 的狂欢中 —— 彼时行业普遍认为,只要抓住 “强冲突、快节奏” 的创作公式,就能实现成本回收与盈利。
但如今利润率持续下滑的现实,正给狂热的市场泼上冷水:头部公司利润率从 2023 年的 15%-20% 压缩至 2025 年的 5% 以内,中小团队亏损面扩大至 60% 以上。
在这个千万分账作品数量逐年递增、但盈利门槛不断抬高的赛道上,分账规则的每一次调整都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
本文将通过模式进化、盈利困局、破局实验三个维度,结合平台策略逻辑与企业实操案例,揭开分账模式繁荣背后的生存法则与长期增长逻辑。

一、分账模式的进化博弈:平台规则与制作方的平衡术

会员分账的精细化设计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其背后是平台对 "内容长尾价值" 的争夺。
腾讯视频 2023 年推出的分账改革颇具标志性:当作品 6 个月内分账超 1000 万元时,分账周期自动延长至 12 个月,这一规则并非单纯让利,而是基于平台数据的精准判断 —— 头部短剧在上线 6 个月后仍有 30% 的会员复访率,延长周期既能提升用户留存,又能通过长尾分账吸引优质制作方入驻。
从实际效果看,这一规则使《招惹》《见好就收》等作品额外获得 30% 以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制作方的创作逻辑:以往团队聚焦 “前 3 集爆点” 以快速收割流量,如今则需兼顾 “中后期剧情留存” 以争取长尾收益。
有效时长的量化考核推动内容质量升级,本质是爱奇艺对 "分账水分" 的挤压。
2023 年爱奇艺推出的 “分账新政” 将作品分账单价与用户有效观看时长挂钩,这一调整直指行业痛点 —— 此前部分制作方通过 “标题党”“前 3 集注水爆点 ” 吸引点击,但用户弃坑率超 60%,导致分账与内容质量脱节。
新政实施后,《原罪》这类注重剧情连贯性、角色塑造的作品脱颖而出,最终斩获高额分账;而依赖 "前三集爆点" 的投机作品,因有效观看时长不足,分账金额骤降 50% 以上,迅速被市场淘汰。
分账模式的分化加剧行业分层,折射出不同平台的生态定位差异。
当前市场已形成清晰的梯度格局:腾讯视频凭借庞大的会员基数,以《盲心千金》《招惹》等作品领跑付费分账市场,其规则更偏向 "扶持头部、鼓励长尾",适合有持续运营能力的中大型制作公司;爱奇艺则凭借 “有效时长” 规则,在精品分账领域占据优势,吸引专注内容打磨的团队入驻,《原罪》《锦医风华》等作品均以高质量剧情取胜;而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免费模式,通过 “广告分成 + 用户看剧赚积分” 的玩法,快速抢占下沉市场,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 这种模式对制作成本要求更低,单集成本可控制在 10 万 - 30 万元,更适合中小团队试水。
这种分化使制作方出现明显站队:头部公司如山海星辰既能承接腾讯、爱奇艺的付费分账项目,也能为红果短剧定制免费内容,2025 年其免费业务占比已达 60%,通过多平台布局分散风险;而中小团队因资金、资源有限,多被迫聚焦单一模式,部分团队因错判平台规则,导致作品分账不足成本的 50%,陷入生存困境。

二、盈利困局的量化解析:流量依赖与成本失控的双重挤压

2.1 投流成本高企吞噬利润空间,核心源于 "流量平台竞价机制" 与 "行业内卷" 的叠加效应

行业残酷的现实是:分账收入的 80% 以上需反哺投流,剩下的 10%-15% 扣除平台 10%-15% 的手续费后,最终利润率被压缩至 5% 以内。
2023 年《傲世神尊》靠 50 万制作费撬动 2000 万流水的奇迹难以复制,其关键原因在于当时短剧投流尚属蓝海,抖音、快手等流量平台的短剧广告位 CPM 仅为 50-80 元;而到 2025 年,随着分账剧数量增长 3 倍,广告位竞争加剧,CPM 飙升至 150-200 元,部分热门时段甚至突破 300 元,投流价格较 2023 年翻倍。
更严峻的是,头部公司为抢占流量,往往采用 “高价抢量” 策略,进一步抬高中小团队的投流成本。

2.2 用户流失加速分账效率衰减,根源在于 "内容同质化" 与 "用户审美疲劳" 的恶性循环

"三集看透、一键弃坑" 已成为多数用户的观剧习惯,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分账收入极不稳定:2023 年上线的《仙帝归来当赘婿》等作品,因题材新颖,靠长期运营仍能持续产生分账,上线 12 个月后月均分账仍达 50 万;而近年的新作,因 80% 以上集中在 “赘婿”“甜宠 ”“复仇” 三大题材,剧情套路化严重,用户新鲜感流失,往往首月就耗尽流量红利,后续分账仅占总额的 15%,部分作品甚至首月后分账趋近于零。
这种变化迫使制作方调整内容策略,以往 5 分钟一个小高潮就够了,现在每 30 秒就要有一个 —— 可能是一句反转台词,也可能是一个冲突动作,否则用户马上就会划走。

2.3 免费模式对分账市场形成冲击,其核心优势在于 "成本可控" 与 "流量普惠" 的运营逻辑

免费模式从 2024 年初的小众选择快速成长为主流形态,其关键在于它绕开了 “高投流” 的陷阱 —— 免费剧的收益主要来自广告分成,用户无需付费即可观看,制作方无需承担高额投流成本,仅需按平台要求完成内容制作即可获得分成。
以红果短剧为例,其免费剧的分成模式为 “基础分成 + 广告点击分成”:基础分成按播放量计算,每万次播放约 50-80 元;广告点击分成则按用户实际点击广告的次数计算,每千次点击约 100-150 元。
这种模式对中小团队更友好,某入驻红果的中小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做的免费剧《邻里那些事》,单集成本 8 万,总播放量 5000 万,最终分成 85 万,利润率超 30%,比做分账剧稳妥多了。” 免费模式的崛起直接分流了付费用户,2025 年付费短剧的用户渗透率从 2023 年的 28% 降至 15%,进一步压缩分账市场的盈利空间。

三、穿越周期的破局实验:从流量依赖到价值深耕的转型

3.1 IP 改编构建内容护城河,但需平衡 "版权成本" 与 "流量红利" 的关系

面对同质化困境,爱奇艺 2024 年拿出 3 万部小说 IP 成立改编专区,涵盖古言、现言、悬疑等多个品类,制作方可通过平台申请 IP 授权,部分中腰部 IP 甚至免费开放。
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成熟 IP 自带粉丝基础,可降低投流成本 ——《锦医风华》改编自同名古言小说,原著在晋江文学城有 50 万粉丝,上线前通过原著粉丝社群预热,首月投流成本较原创剧降低 40%,有效观看时长提升 35%,最终分账突破 2000 万。
但 IP 改编也存在风险:头部 IP 的版权费高昂,部分热门 IP 版权费占制作成本的 30%-50%,中小团队难以承担;且 IP 改编需兼顾原著粉丝与新用户的需求,若改编幅度过大,易引发原著粉丝不满,反而影响口碑。

3.2 精品化策略提升成本效益比,关键在于 "预算精准分配" 与 "工业化流程" 的结合

当行业平均制作成本持续攀升,部分精品剧单集成本突破百万,山海星辰却通过精准投入实现 “低成本高回报”:其爆款《傲世神尊》总成本 50 万,其中 40% 用于开篇三集,30% 用于核心特效,剩余 30% 用于中后期制作,通过 “重点突出、简化非关键环节” 控制成本。
更重要的是,山海星辰建立了工业化制作流程:将剧本拆解为 “情绪点”“冲突点 ”“台词模板” 等模块,通过标准化模板提升拍摄效率,单集拍摄周期从行业平均的 3 天压缩至 1.5 天,后期剪辑周期从 2 天压缩至 1 天。
这种策略使《傲世神尊》的 ROI 达到 1:40,远超行业平均的 1:1.2。

3.3 混合变现打破单一依赖,需解决 "模式协同" 与 "用户体验" 的矛盾

头部公司已探索出 “分账 + 广告 + 衍生” 的多元模式,但其核心在于各变现环节的有机融合,而非简单叠加。
腾讯视频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就是典型案例:该剧先通过分账回收基础成本,再与文旅部门合作推出 “博物馆研学” 定制广告,获得广告收入 800 万;同时将剧中 “文物拟人” 形象授权给文创公司,开发钥匙扣、手办等衍生品,衍生收入超 500 万,总收益较单一分账提升 1.5 倍。
平台也在推动混合变现:字节跳动试点 “IP 分账” 计划,将电商带货、内容付费、广告分成整合为统一结算体系,制作方可在剧集中添加商品链接,用户购买后获得分成,进一步拓宽收益渠道。
但混合变现也面临挑战:部分制作方为追求短期收益,在剧集中过度植入广告或衍生品链接,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弃坑率提升 —— 某作品因每集插入 3 个商品链接,弃坑率从 42% 飙升至 65%,最终分账缩水 70%,证明 “变现与体验的平衡” 是混合模式的关键。
从 2022 年《大唐小吃货》开启千万分账时代,到 2025 年行业集体进入 “辛苦钱” 阶段,短剧分账模式的演变印证了内容产业的不变规律:流量红利终将让位于价值竞争。
当平台规则从 “流量分成” 转向 “价值分成”,当制作方从 “投流赌爆款” 转向 “IP 养长线”“多元变现 ”,分账模式正在完成它的 “成人礼 ”—— 它不再是 “一本万利 ” 的投机赛道,而是需要精耕细作的长期生意。
2025 年的数据已经证明:那些能把有效时长做到行业均值 1.5 倍、能将 IP 衍生收入占比提升至 20% 以上、能通过工业化流程控制成本的团队,才能在利润率仅 5% 的红海市场中存活。
正如山海星辰从网文转型短剧的逆袭故事所揭示的,分账模式的终极答案,永远藏在对内容价值的长期信仰里 —— 唯有敬畏内容、理解规则、创新模式,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