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出海:为世界献上一门“中国制造课”

日期:2025-10-04 14:43:55 / 人气:15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中国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正积极迈出“出海”的步伐,为世界贡献“中国制造课”,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教育援越:育人回报的长久见证

“南非之父”曼德拉曾说:“我走了很长的路才来到这里,但这条路的起点,是我第一次在烛光下翻开书本的那个夜晚。”教育的影响力深远而长久,育人者,人恒念之。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越南在抗法、抗美战争期间,在毛泽东和胡志明的关心下,将8所学校迁到广西,主要在桂林的广西师大校区,培养了1万多名越南学生,这些学生后来成为越南各领域的栋梁之材,其中包括越共中央总书记黎可漂等。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批越南青年到广西师大留学,成为第三代“育才人”。2009年建成的越南学校纪念馆,每年都迎来多个越南代表团,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中国的感恩,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回报的长久力量。

职教出海:水到渠成的必然选择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23年,共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万人,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完整的层次体系,设置了14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国制造各门类,每年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约1000万人。这一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撑起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还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

随着中国制造纷纷出海,中企面临人才本地化的挑战。中国职教培养了中国制造的人才,沉淀了中国制造的知识和技能,职教出海成为水到渠成的必然选择。这既是中国经济未来重大战略机遇的需要,也是中企出海和新兴经济体发展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柳州故事:内生型职教出海的成功实践

柳州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现有职业院校25所,近14万名在校生。柳州职教以“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为特点,产业到哪里,职教就跟到哪里,探索出了清晰的内生型职教出海之路。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职院)和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2015年双方共建“柳工 - 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用于人才培养和全球经销商、客户培训;2018年在沙特达曼市共建卡坦尼学院项目;2021年在泰国共建相关中心和学院,采用“中文 + 工程机械”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2022年与印尼雅加达国立理工学院合作定制化培养人才;2024年与越南河内机电高等学院共建越南国际工匠学院;今年又与加纳技术大学联盟等合作共建“全球客户体验中心西非分中心”项目。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分别在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开展合作办学,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柳州职教出海的成功,关键在于课程和教材基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企业提需求,学校与企业深度沟通编写教材、开发课程,很多教材翻译成多语种。柳职院截至去年底已向海外共享61个标准、20本多语种教材,覆盖16个国家,建成多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际课程资源包。凭借先进的制造标准和运营标准,中国职教在海外深受欢迎。

柳州职教出海的模式主要包括:职业院校与出海中企合作,开办针对中国学生的“中国企业海外专员班”;职业院校和出海中企、境外院校合作,在境外开办针对外籍学生的“中国企业订单班”,采用中国职教标准以及“中文 + 职业技能”“学习 + 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优秀外籍学生到中国继续深造。

天津故事:外拓型职教出海的特色模式

2015年,天津成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将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鲁班工坊”是天津职教出海的品牌,定位于“‘一带一路’的技术驿站”。

2016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共建了第一家鲁班工坊,最初只有机电一体化一个专业,后来专业不断扩展,学生就业率居泰国同类院校前列。截至目前,中国已在亚、非、欧30个国家建成36家鲁班工坊,17家在非洲,其中天津在23个国家建成25家鲁班工坊,12家在非洲。以工坊为平台,开展了丰富的教学和培训活动。

天津职教出海是基于国家战略方向和自身禀赋的外拓型出海,其突出特色是EPIP模式,强调面向真实工程,突出工程实践,强化工程创新,依托工程项目。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云梅在埃及打造鲁班工坊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艾因沙姆斯大学的鲁班工坊开设了多个实训室,学生可以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该工坊的5个专业的20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标准已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被列入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的“卓越基地”试点,还打通了纵向升学通道。

此外,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吉布提、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巴基斯坦等地共建的鲁班工坊,都填补了当地相关教育的空白,为当地培养了专业人才,受到当地好评。葡萄牙的鲁班工坊也得到了合作教师的高度评价。

展望未来:职教出海的新机遇与新征程

中国职教出海中,天津和柳州走在前列,贵州、山东、江苏等地也在积极行动。“古丝绸之路靠的是驼队和善意、宝船和友谊”,如今中国不仅出口产品,还授人以渔,让“如何做好制造”的知识、技能、方法走出去,帮助世界各地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发展制造。

随着中国制造从产品走出去,到资本走出去,再到知识、技能和方法走出去,已进入为全球制造建立标准、输出标准的新阶段。如果中国职教与中国制造更紧密合作,结合互联网、AI技术等,有望在网络上搭建面向世界的“网络职校”。中国职教出海路既是惠及世界之路,也是从制造到服务的自我转型之路,对外输出知识服务有可能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为全球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