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资接盘,中国文旅资产背后的机遇与隐忧
日期:2025-10-09 08:56:07 / 人气:2

“中国迪士尼”梦碎: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兴衰
曾经,打造如迪士尼般极具影响力的主题乐园,是中国不少企业的梦想,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将梦想击碎。近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被韩国资本全资收购,这一事件犹如一颗石子,在文旅行业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时间回溯到2009年,华谊兄弟顺利登陆创业板,手握多部冯小刚的经典电影,头顶“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的光环,一时风头无两。创始人王忠军定下了“去电影化”的宏伟策略,决心开拓实景娱乐板块,而主题乐园则被视为丰富营收渠道的关键一环。华谊兄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王忠磊也曾雄心勃勃地表示,未来4到5年内,要在20个城市落地实景娱乐项目,即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预计这些项目每年能为公司贡献180亿美元的收入。
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下,华谊兄弟行动迅速。2011年,他们在苏州拿下地块,筹备开发电影主题乐园项目,并成立了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2015年,总投资高达35亿元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华谊兄弟罕见的自主运营重资产项目。为了实现“靠IP赚钱”的目标,华谊兄弟将自己旗下当时大热的电影IP,如《非诚勿扰》《集结号》《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都融入到了苏州主题乐园之中,在690亩的土地上划分出了7个电影主题。
2018年,经过7年规划开发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终于正式开业,华谊兄弟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主题乐园。为了撑起场面,华谊兄弟还将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全球首映礼定在了这里。然而,现实却给了华谊兄弟沉重的一击,这个承载着众多期望的主题乐园,开业后便陷入了亏损的困境。财报数据显示,2018 - 2020年,运营该项目的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分别亏损1.34亿元、1.62亿元和0.93亿元。2021年,华谊兄弟选择出售项目公司14.29%的股权,此后便不再披露该项目的经营情况。到了2024年,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登上了拍卖公告栏,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彻底宣告失败。
华谊兄弟的“去电影化”策略不仅让这个主题乐园梦碎,也导致公司整体业绩下滑。从2018年开始,华谊兄弟主业与“副业”都表现不佳,至2024年累计净亏损达到82亿元。
IP短板:国内文旅行业的通病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失败,表面上看是经营不善,但深入分析,IP短板是关键因素。华谊兄弟在策划主题乐园时,虽然纳入了几个大热电影IP,但这些IP的热度和知名度与漫威的“超级英雄联盟”和迪士尼的“米老鼠”等相比,相差甚远,而且同一电影IP续集的票房都无法得到保障。例如,《非诚勿扰》系列曾是冯小刚式喜剧的代表作品,2008年首部以2.6亿元票房夺得年度冠军,2010年续作也以4.7亿元票房冲至年度第三,但2024年元旦档的《非诚勿扰3》却遭遇了热度、口碑的全面溃败,最终票房仅1.02亿元,豆瓣评分仅有5.4分,与前作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所依托的电影题材多为爱情、战争、玄幻等,主要面向成年人,不像迪士尼的主题乐园那样“老少通吃”,适合亲子游。实际上,IP短板是国内文旅行业的通病。很多企业,包括华谊兄弟这样在文化产业有一定优势的巨头,在经济上行周期积累了资金后,寄希望于在文旅行业复制房地产行业的逻辑,将巨额投资用于硬件建设,却在内容孵化、精细化运营和长期品牌塑造上投入不足。
韩资收购与改造:困境中的转机
对于陷入困境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来说,被韩国私募基金巨头MBK Partners旗下的海合安文旅收购,或许是一个转机。MBK向来乐于进行“困境投资”,即折价买入陷入困境但有价值的资产,通过未来资产的盈利来获利。此前在2009年,MBK曾与高盛联合投资连年亏损的大阪环球影城,持有到2015年时,大阪环球影城的客流量超越了当时的东京迪士尼海洋公园,成为世界第四大主题乐园,MBK也在长持八年后以约20倍市盈率顺利退出。
在收购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后,MBK的运营改造思路清晰。一方面,引入奶龙IP,打造一个适宜亲子游的园区;另一方面,进行本土化改造,如以苏州文化为依托打造《状元归来》,尝试夜游经济等,致力于打造一个“差异化”的主题乐园。从试运营期的效果来看,MBK的做法初见成效。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苏州阳澄半岛乐园接待客流达到3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
外资抄底中国文旅资产:政策、逻辑与趋势
过去,境外资本整合中国文旅项目的案例十分罕见,但近几年,风向逐渐发生了变化。政策条件的放宽是一个重要因素。自2021年起,国内调整了娱乐场所营业的审批条件,允许外国投资者依法在中国设立娱乐场所,取消外商投资比例限制。今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明确“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住宅性质房产的限制”,意味着外资可以使用外汇资金参与非自用住宅投资,非自用住宅房产包括酒店、商铺、写字楼等资产。这些政策被视为国家鼓励外资投资中国商业地产的信号。
确实,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关注国内的酒旅资产。去年年初,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了位于上海外滩的上海万达瑞华酒店;今年7月,全球资产管理巨头施罗德资本与浙江西子国际联手设立30亿元地产基金,专注长三角核心城市优质写字楼及消费类基础设施。
外资并非纯粹的接盘侠,它们行事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商业逻辑。以MBK为例,它在投资时会进行选择,辨别哪些资产是能够在未来实现盈利的优质资产,尤其是对于主题乐园这类投资周期长的项目。在华谊兄弟遍布全国的数个电影世界里,MBK只挑选了苏州一个;海昌海洋公园旗下11个海洋文化主题文旅项目,MBK只要了其中4个以及郑州超半数的股权。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会进入投资范畴,关键在于其区位优势,它位于阳澄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能够承接来自上海的客流,也能辐射周边经济活跃的新一线城市。长三角地区因其交通便捷、消费市场旺盛和高净值人群集中,成为外资最青睐的投资区域,也是中国主题乐园最密集的区域。
外资纷纷抄底中国文旅资产,本质上是对中国文旅市场充满信心。随着资金的重新涌入,那些曾经“失败”的资产有望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有价值的资产。而华谊兄弟等曾经的企业,则成为了中国文旅狂热年代的一个小小注脚,未来,中国文旅行业需要在反思中前行,提升项目的运营和盈利能力。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拦截率暴跌至6%!俄军导弹末段机...10-09
- 国际期金价格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10-09
- 韩资接盘,中国文旅资产背后的机...10-09
- 美国升级制裁3000家中企,意图阻...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