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比10年前更痛苦了?
日期:2025-11-15 11:38:10 / 人气:6

最近,世界知名统计机构盖洛普与世界卫生峰会联合发布了《2025世界情绪健康报告》。今天人们面临的主要情绪问题是什么,为何困惑和痛苦,幸福又来自何处?“孤独”问题有解吗?“优绩主义”还奏效吗?本期weekly,选取了一些2025年的最新研究和报告,为你剖析现代人共同面临的情绪处境。
一、“优绩主义”对我们隐瞒了什么?
一直以来,精英主义叙事的核心口号是: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种理念有强大的吸引力,但“白手起家式”(Rags-to-riches)的精英故事并非没有代价,它助长了人们对不同群体间历史不平等现象的接受和认可。例如,当人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精英统治的社会中时,他们就不太可能支持减少收入不平等的政策,使资源向那些已经拥有最多财富的人倾斜。
为什么那些被精英主义困住的人依然相信这套理论,并依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呢?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家提出:如何讲述和理解精英故事,影响了人们对精英主义的看法。研究发现,“白手起家式”的励志精英故事的确能显著提升人们的精英主义信念,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无论是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接触此类故事,都会使人们倾向于通过精英主义信念进行系统合理化,将失败归因于个人努力,并接受或认可剥削行为。
研究者还发现,这类负面社会后果在社会阶层固化、流动困难的条件下更为明显。即在一个社会流动性较低的环境中,人们更有可能相信“努力”的价值,更有可能用精英主义叙事来为现有体制辩护,并更加努力地鞭策自己。
但精英主义叙事的影响并非不可改变。如果以非精英主义的方式解读此类故事,比如全面地看待环境、社会、家庭、机遇等客观因素,而非过分关注个人努力,就可以减少这些影响。人们沉浸于精英主义叙事,一方面是因为代入故事时批判性思维降低,易被信念价值观说服;另一方面是倾向于维持现状以减少不确定性、获取心理慰藉,即便现状不公。同时,内在因素(个人努力)比外在因素(资源、背景)更易被想到,“努力到成功”的简单因果链也让认知更易接受。
而强调“成功部分取决于个人贡献,也承认环境越有利努力回报越大”,虽可能传递“努力未必成功”的信息,打击短期积极性,但打破了简单因果模型,能提高对公平导向政策的支持,长期更利于社会公平发展。
二、孤独是因为低估了其他人的善意
心理健康危机和孤独感几乎席卷每一个年轻人,除社会原子化、社交网络发展等因素外,认知层面存在问题——年轻人系统性地低估同龄人的同理心,不相信别人真的关心自己。
斯坦福大学对5000多名本科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中普遍存在“同理心感知差距”:大部分学生友善,但仍认为周围人的共情能力和关怀程度低于自己,平均低估同伴共情能力23.9%。这种悲观信念导致社交风险回避,避免互动、拒绝自我暴露,错失社交机会,强化社交孤立,孤独感又验证最初悲观信念,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多心理健康风险(如痛苦、抑郁)。而认为同伴更有同理心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朋友也更多。
研究者尝试的干预措施取得了成效。一是在学生宿舍开展海报宣传,基于真实统计数据制作海报,如“95%的学生愿意帮助情绪低落者”,看过海报的学生更认可同伴同理心,也主动发起更多不确定的社交互动,如搭讪陌生人、分享困境。二是通过手机应用发送提示,提供建立联系的实用建议(如赞美陌生人、联系久未见面的朋友),三周后学生走出舒适区接触他人的可能性提高近90%。
出于自我保护与损失厌恶,人们对社交负面反馈更敏感,易据此形成对社会特质的笼统评价,产生认知偏差。“同理心感知差距”是可拆除的认知壁垒,微小的社交冒险就能打破偏见恶性循环——世界或许没那么冷漠,只是温度被低估了。
三、《2025世界情绪健康报告》揭示的情绪变化
盖洛普过去二十年在144个国家进行145000次访谈,用哈德利·坎特里尔量表评估受访者幸福感,以下是关键发现:
1. 全球负面情绪依然高涨
影响健康的“情绪生命体征”(担忧、压力、悲伤、愤怒)除身体疼痛外,虽从疫情高峰期回落,但均高于10年前水平。在“昨天是否经历五种负面情绪”的问题中,担忧(39%)和压力(37%)居首,其次是身体疼痛(32%)、悲伤(26%)和愤怒(22%)。尽管担忧比疫情时下降1个百分点,但比2014年高5个百分点,比2006年高近10个百分点;身体疼痛上升2个百分点,与历史最高水平持平。
2. 积极情绪表现稳定
在愉悦感、受尊重、微笑大笑、有所成长、良好休息五种积极体验中:88%的人表示前一天受到尊重,比2023年上升3个百分点,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之一;微笑或大笑(73%)和愉悦感(73%)保持长期平均水平;72%的人感觉休息良好,与过去十年基本无变化;52%的人表示前一天学习或做了有趣的事,略低于2023年,但高于2014年水平。
3. 情绪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上:女性和男性比以往更易经历负面情绪,近二十年来女性每日感到愤怒、悲伤、焦虑、压力及身体疼痛的人数均高于男性,疫情期间差异进一步扩大(尤其悲伤、焦虑、疼痛)。女性也更易报告健康问题影响日常活动,但这一差异正缩小,男女报告危及生命健康问题的比例差(男性22%、女性24%)是近五年来最小值。不过,男女对生活的积极评价均足够,女性评价甚至略高于男性。
年龄差异上:年轻人与中年人(15至49岁)比老年人更易感到日常愤怒,疫情期间急剧恶化且未有效缓解;30至49岁成年人报告压力最大,休息最差;50岁以上的人更易感到悲伤和担忧,年轻人的悲伤和担忧程度则略有下降。
四、“和平”成为健康的决定因素
和平、健康和情绪健康深刻联系、相互促进。在和平脆弱的地方,负面情绪会加剧。2011年至2019年间,163个国家的骚乱、罢工和反政府示威活动增加了244%。报告负面情绪程度最高的国家多为脆弱国家或受冲突影响国家:乍得、约旦、亚美尼亚、北塞浦路斯、塞拉利昂和伊拉克(处于活跃冲突、近期战争或政治经济不稳定中)民众愤怒情绪最高涨;塞拉利昂、几内亚、乍得和莫桑比克等政治动荡国家担忧得分最高,缺少稳定环境导致日常生活缺乏安全保障,这些国家国民的身体疼痛水平也最高,塞拉利昂70%的人表示前一天感到身体疼痛。
悲伤、焦虑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在治安较差的国家尤为常见,即便控制GDP因素,关联依然显著,说明财富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关系。而积极情绪与和平的关联性相对较弱——“和平”对情绪健康的作用微妙,失去和平对情绪的冲击远大于获得和平的愉悦,因人们对负面事件的消极感受比正面事件的积极感受更强烈,负面情绪更能灵敏反映脆弱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将和平视为健康的决定因素,表明不安全和冲突会加剧压力、损害健康。和平缺失时,卫生系统和社区衰弱,日常生活更艰难、缺乏安全感;和平到来时,身心健康就有改善的空间。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测速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医生坦白局:降薪背后的困境与坚...11-15
- 闭店率高达80%,盘点2025餐饮四...11-15
- 为什么我们比10年前更痛苦了?11-15
- 为什么我们比10年前更痛苦了?11-15

